發佈日期:2014年5月23日 上午05:43:38
http://www.jmnews.com.cn/a/content/2009-06/26/content_817712.htm
http://epaper.nfdaily.cn/html/2009-06/26/content_6760136.htm
来源:南方日报 发表时间:2009-06-26 14:37
金融危机下,商业步行街模式在五邑却是异常火爆。位于新会区世纪广场的旅游商品特色街开业不到一年,60家特色店铺已经成为珠三角旅行团来江门的必去之地,但是,这条号称江门地区最具规模的600米步行街却很可能在明年就被超越,不久前,台山地王广场正式动工,祭出3亿元打造“江门五邑地区最大、最新潮的商业步行街”的大旗,长度更是达到1000米。
除了规模,步行街还有什么制胜秘笈?旅游商品营销的“七寸”在哪里?若想借助五邑特产赋予步行街文化底蕴,管理上又该如何完善?记者近日去到新会旅游商品特色街,一探究竟。
一铺一特色承诺“决不高价”
烈日炎炎,下午3时的新会旅游商品特色街却有十几辆大巴停在广场上,“一铺一特色”的特产店门前满是游客。单是前两个月,这里的月游客就达到16万人次,假期更可能迎来另一个高峰。
在荷塘冲菜的店铺前,一位中山游客惊呼:买贵了!原来,这些跟团客的大巴都是把特产街放在最后,而在先达的购物点,游客购买同样的13元一包的冲菜,这里只要六七元。实惠的价格让经常出游坚决不做“水鱼”的一些游客也心动了,导游带去的购物点东西贵,吃回扣的“潜规则”在这里失效了。
“除非超市搞特价,不然这里的五邑特产都是和市场价持平。”世纪广场黄总介绍说,除了特产街自有的管理处,众商家也成立一个“旅游商品特色街商户协会”,并签订了“决不高价”的承诺书(即承诺商业街内的商品价格不高于市场平均价进行销售),开展诚信经营活动,让消费者买得放心。
点评:去某地旅游受骗,我们至少会告诉亲朋好友,再三告诫他们不要重蹈覆辙。所以,对消费者来说,一次偶然的特产消费体验,就“决定了”整个地方特产在其心中的形象。一次失败的消费会影响一批人,甚至叫停周围相关人群的特产消费。每天来特产街的满是珠三角和港澳的游客,在诚信这一点上,特产街经营尤要打造品牌。
特色街汇集江门特产
4月底,世纪广场举行旅游商品特色街招商推介会,又有12家商家签订合同进驻。签约仪式上,相关政府部门领导曾多次表示要将“手信一条街”作为构建地方特产文化的典型来打造,而特产街采取“部门推动、企业投资、市场运作、专业管理”的模式开发建设也得到了政府部门在政策和宣传上的大力支持。
“我们不要求游客都买,我们首先要吸引他们来看。”黄总介绍说,“特产街卖的就是特色,感受到的是文化。”现在去到特产街,你能看到新会葵扇这样的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,周一能免费尝到陈皮粥,平日里连锁经营的凉茶、虫草汤等也是大量供应,而像“鸡屎藤”(解暑藤)这样的土特产更能让港澳乡亲一下子唤回对家乡风光和风味的回味。
“基本上,这里每天都有外地游客来光顾,最多时有120辆旅游大巴到这里。”“阳江十八子”专卖店店员说,最高销售量一天卖出600件刀具,这样的销售成绩对于开店半年的专卖店来说,已是很不错。“我们小店的凉果有300多个品种,都是小本生意,游客多时卖到手软,称凉果的店员,足足两个多小时就没停过。”一家潮汕凉果店老板陈小姐说。除了本地特产得到很好的整合,特产街更是走出江门引进广东其他市县及全国各地的名优特产,集中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。
“这里有3个广场,特产街尾的大王庙广场在改造中,以后将是新会古建筑文化的代表,特产街中间的文化广场则已经是当时居民的‘平民夜总会’,晚上大批市民自发组织到这里的公共舞台唱歌表演,世界广场外的冈州广场则成了喜欢休闲的市民夜晚喝啤酒、品咖啡的好去处。”据介绍,通过为广大市民提供娱乐平台,特产街在打造地方文化品牌上注重公益性,与前来开店的经销商、帮忙引来游客的旅行社以及当地的特产生产商都建立了良性关系,互惠互利,有了共同利益,文化品牌也就落地生根。
点评:多年来,江门市的旅游商品开发与销售一直是弱项,旅游购物所占比例不足8%。外地游客,或想外出探亲访友的本地人想购买江门特产还得分头到各地采购,“化整为零”的江门特产始终处于一种尴尬境地。世纪广场的特色街成为由市经贸、旅游等部门联合推出的五邑地区首条旅游商品特色街,承载着传播五邑文化的任务。同时找准江门特产的卖点,引导特产生产商、经销商与旅游业界建立一种可行的互惠模式。兴乐